交通运输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程案例 > 交通运输

灿能电力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时间: 2023-12-08 来源:交通运输

  公司是一家立足电网领域,聚焦电力系统电能质量,专门干电能质量监测设备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提供电能质量测试评估等技术服务,并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电能质量整体治理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主要是做为电力行业提供专业的电能质量监测、分析评估业务,产品包含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技术服务等,大范围的应用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各地方电网公司、新能源、冶金、石化、建材、纺织、矿产、轨道交通和电动汽车充电站等行业。公司通过招投标网站以及其他渠道上发布的招投标信息来掌握新建项目信息,积极参加目标客户的招标或洽谈,公司依据实时原材料采购成本和项目所在地物流成本,考虑其市场行情报价变动趋势测算产品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再加上一定的利润率确定销售投标价格。中标或者商务谈判后,由销售人员与客户衔接签订购销合同,公司按合同要求组织生产部门排产进入生产、质检、入库、发运流程,部分项目按照客户的真实需求进行现场技术服务,最后完成开票、回款流程。通过销售上述产品,形成业务收入及利润。

  报告期内,公司的盈利主要来自于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技术服务等业务产生

  的销售收入与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公司通过持续研发和技术创新促进产品一直在升级,丰富装置硬件和系统软件的产品结构,以快速应对市场变化,满足下游客户的真实需求,持续的研发及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是公司稳定盈利的重要保证。

  经过多年的沉淀与积累,公司在市场业务拓展、产品研发技术、品牌形象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30余个省市。公司已通过ISO9001、ISO14001、ISO45001、ISO/IEC27001四大管理体系认证,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和相关资质,基本的产品获电力行业国家级检验测试中心、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和各省市相关检验测试中心的权威测试认证,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2022年,公司管理层围绕年初制定的经营目标,加强团队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完善销售经营渠道,合理配置资源,注重风险防控,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稳健发展。

  财务状况: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为293,796,854.53元,相比期初增加104,650,542.99元,增长55.33%,流动资产相比期初增加106,140,933.95元,增长76.39%,主要为公司北交所上市公开募集资金所致。

  经营成果:报告期内,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34,062,989.41元,相比上年同期增加5,418,549.50元,增长18.92%;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有所增长,且在手订单充足,但受人工成本增加、搬新厂区后厂房折旧、管理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实现净利润7,298,794.77元,相比上年同期增加637,784.49元,增长9.57%。

  现金流情况: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046,647.52元,相比上年同期减少4,608,246.38元,其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3,250,908.58元,主要为支付的货款增加以及工程建设项目技术服务费支出增加。

  公司是一家立足电网领域,聚焦电力系统电能质量,专门干电能质量监测设备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提供电能质量测试评估等技术服务,并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电能质量整体治理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

  电能作为一种使用最为广泛的能源,其系统层次复杂、实时性要求高、规模大,由众多的发电、输

  电、变电、配电及用电设备连接而成。电力系统是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新能源发电及用电设备的可靠性及运作状况直接决定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安全,也决定着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电能质量即电力系统中电能的质量,电能质量上的问题会导致用电设备故障或异常工作,提高电能质量,能大大降低供电电网三相电压的不平衡度,减小电压骤升、骤降幅度,减少电网有害谐波,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连续和经济运行,由此减少企业用电设备因电能质量上的问题而造成的绝缘击穿、设备损坏现象,以免对企业的连续生产造成影响。

  电能质量监测对整个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管理和改善都是十分重要的,是对电力系统来进行治理并改善其电能质量的前提。电能质量监测产品是电网管理者实现对电网系统有效监管的必需设备,只有对反映电能质量指标的参量做准确、实时的测量,才能为实现对电能质量上的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较为可靠的数据依据。

  电能质量治理的核心是能够对所供应的电力来控制、变换,为用户或负荷提供质量合格、稳定性很高、符合标准要求的电能,其中无功补偿与谐波抑制技术是电能质量治理的关键支撑技术。电能质量治理设备,如无功补偿装置、谐波治理设备等,从电压、谐波、功率因数等方面对电能质量上的问题进行修正和完善。

  经济稳步的增长对于电力需求的拉动十分显著,从历年经济增长与用电需求量开始上涨的量来看,经济稳步的增长量与用电需求量成正相关。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全球能源和二氧化碳现状报告(2018)》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电力需求量开始上涨了4%,是自2010年全球经济从金融危机中复苏以来增长最快的一次。虽然由于2020年以来全球新冠疫情影响,能源产业受到较大损害,根据国际能源署2020年底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20)》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下降5%,能源投资将下降18%,全球电力需求将下降2%。但是全球经济正在慢慢地复苏,尤其是相比发达经济体整体疲弱的表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拥有更加迅速的恢复动力和更加向好的经济前景,全球电力需求预测将在2021年温和反弹,主要由中国、印度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引领,电力行业整体需求仍有较大增长潜力。

  2010年以来,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稳步增长,全国发电总量持续增长,由2010年的42,065.4亿千瓦时增长至2021年的85,342.5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64%。随着电力工业快速地发展,电力系统的规模和容量快速增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由2010年的96,641万千瓦增长至2021年的237,692万千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53%。

  与之对应,全社会用电总量也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由2010年的41,999亿千瓦时增长至2021年的83,128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40%。

  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用电设备的使用场景持续不断的增加,全社会发电与用电需求亦随之增加。虽疫情得到一定效果控制以及国家逆周期调控政策逐步落地,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持续取得明显成效,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经济运行稳步复苏,旺盛的电力需求不断带动电力行业持续发展,预计未来仍将处于持续增长趋势。

  我国力争在2030前实现二氧化碳达峰,在2060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简称“3060”目标)已经确定。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研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

  措,会议指出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简称“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近半年来,国内外众多能源电力智库及专家、学者从不同出发点、不同目的、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开展了众多研究,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高度复杂性,涉及法规、政策、体制、技术及框架构建等每个方面,这一领域的研究整体上处于前期探索阶段。

  “安全、可靠、经济、优质、环保”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的基础要求,尤其电力体制改革以来,电能正逐渐回归其商品的属性,质量至关重要。电能质量对电力系统及电气设备的安全和效率,以及生产、生活和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均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随着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轨道交通建设的加速,冶金等高能耗类企业用电需求的增加,以及半导体、汽车制造等电能质量高要求用户持续不断的发展,不但加剧了一些以往长期存在的谐波、三相不对称等电能质量上的问题,电压瞬降等一系列新的电能质量上的问题也不断产生,世界各国每年因电能质量上的问题造成的损失巨大。根据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EPRI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美国每年因电能质量上的问题造成的损失高达300亿美元;根据国际铜业协会《中国电能质量行业现状与用户行为调研报告》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调查的32个行业共92家企业中,有49家企业因电能质量上的问题导致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

  随着我们国家社会转型和经济快速地发展,电能质量上的问题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一方面,我国电网规模慢慢的变大,各种非线性负荷和新能源发电的接入以及没办法避免的各种故障,给系统带来慢慢的变多的电能质量上的问题;另一方面,对电能质量上的问题敏感的用电设备应用愈来愈普遍,如高精度的生产仪器、精密机床等,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慢慢变得高。因此,对电能质量的改善与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电能质量行业发展初期,由于国内缺乏相应强制实行的标准,使得国内企业普遍对电能质量问题认识较为淡薄,这使得市场推动力不足。但随着政府、发电、供电以及用电企业对电能质量的理解和认识的加深,汽车制造、半导体等高科技企业对电能质量的要求慢慢的升高。201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修正案在第四章第二十八条规定:供电企业应当保证供给用户的供电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对于公用供电设施引起的供电质量上的问题,应当及时处理。用户对于供电质量有特殊要求的,供电企业应当根据其必要性和电网的可能,提供相应的电力。上述条款将电网公司的电能质量责任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近年来,随着电能质量问题的不断加剧以及造成的损失增加,我国电能质量总体市场在各方面的推动下呈稳步增长的趋势。根据亚洲电能质量产业联盟发布的《2018电能质量行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电能质量行业市场销售总额为159.34亿元,2016年为174.1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2017年我国电能质量行业市场总额超过200亿元,预计2020年增长至364.23亿元,2017-202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2.11%。

  从目前电能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案来看,主要可以分为电能质量监测、电能质量治理、电能质量服务三类。随着电能质量问题逐渐引起重视,我国电能质量产业正在快速崛起,电能质量监测设备、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电能质量系统软件与服务三大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绩。根据《2018电能质量行业发展白皮书》数据,电能质量治理产品市场规模大约有186.46亿元,占总体市场93%;电能质量监测市场有较大幅度上升,但市场基数不大。

  随着电力、电子设备应用的逐渐广泛,各种用电设备对电能质量的敏感性不断增加,电能质量产品作为供电、发电和用电三方了解电能质量状况、解决电能质量问题的必备工具,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未来拥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从提高电能质量的角度出发,全社会不同层面的参与者都能够从中获益。

  终端用户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减少缴纳电费,直接获得经济好处;发电企业和电力公司通过优化资产管理及减少输配电损耗提高运行效率;全社会通过提高用电效率,降低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并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十四五”规划的落地,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将大幅跃升,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高新技术企业将迎来迅猛发展。这些智能制造、汽车、生物制药、半导体、航空航天等各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对供电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对电能质量关注程度也随之提高,相应对电能质量监测、治理产品需求同样提高,未来国内电能质量设备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目前发电依然使用化石燃料为主要的发电形式,但由于世界各国化石燃料资源日益减少,能源安全、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已成为推动能源转型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光伏发电年新增装机量不到1吉瓦,2021年全国新增光伏并网装机容量54.88吉瓦,同比上升13.9%。累计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08吉瓦,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全年光伏发电量为3,259亿千瓦时,约占全国全年总发电量的4.0%。预计2022年光伏新增装机量超过55吉瓦,累计装机有望达到约383吉瓦。

  2021年9月8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公布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的通知国能综通新能〔2021〕84号》,全国共有676个县区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为此国网下发了《关于积极争取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的通知》。2021年12月底,国网设备部发布了《配电网电能质量和技术降损管理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要求开展分布式光伏电能质量监测技术研究,2022年2月发布了《分布式光伏电能质量监测技术要求》,要求尽快开展整县分布式光伏电能质量监测工作。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7,167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6,861万千瓦、海上风电新增装机306万千瓦,到2020年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2.81亿千瓦,

  其中陆上风电累计装机2.71亿千瓦、海上风电累计装机900万千瓦,风电装机占全部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的30.09%。2020年风电发电量4,6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15%,占全部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21.06%。

  新能源在并网过程中会对电力系统造成一些影响,对电能质量技术产生了新需求。这些需求表现在分布式电源的不确定性及网络的复杂性,这使电能质量监测和治理变得更加重要。全面优化电力系统的布局和设计,加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建设,及时加装电力监测和治理装置,以保证并网后的稳定运行,推动新能源发电行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较快,我国电网工程投资额自2013年开始快速上升并首次超过了电源工程投资额,标志着电力投资的重点逐渐向配电网络转移,电网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电网工程投资额为3,849亿元,2021年电网工程投资额增长至4,95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20%。

  “智能电网建设”被写入当年《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随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先后制定了发展规划。在绿色、节能、智能意识的推动下,智能电网成为了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重要领域。

  “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计划加大投资规模,累计投资将超3万亿元。根据公开数据,南方电网“十四五”期间投资规模将超6200亿元,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在1000亿元以上;国家电网“十四五”期间投资应超过2.5万亿元,2022年计划总投入为5795亿元,其中电网投资计划为5012亿元。

  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统筹高比例新能源发展和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加快电力系统数字化升级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迭代发展,全面推动新型电力技术应用和运行模式创新,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以电网为基础平台,增强电力系统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推动电网主动适应大规模集中式新能源和量大面广的分布式能源发展。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智能高效的调度运行体系,探索电力、热力、天然气等多种能源联合调度机制,促进协调运行。以用户为中心,加强供需双向互动,积极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电力系统数字化升级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将产生大量的配套电能质量产品需求。

  据中国轨道交通网统计,截至2019年末,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在建线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19亿元,投产新线公里。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4.63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3.8万公里;全国铁路路网密度152.3公里/万平方公里。其中,复线万公里,复线%。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5.9万公里。

  目前国内的地铁、高铁等大量应用UPS电源、可控硅调光系统、大型LED设备需要高质量的电源,

  对供电连续性要求较高,对电压波动等各种问题非常敏感。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和铁路等建设力度的加大和建设进度的加快,这些设备的大量应用也使得应用于该领域的电能质量行业产品的需求稳步提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黑色冶金方面,2010年我国粗钢产量为62,695.9万吨,2021年增长至103,524.3万吨,复合年增长率为4.66%;2010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为3,092.6万吨,2021年为6,477.1万吨,复合年增长率为6.95%。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021年度,我国有色冶金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4%,黑色冶金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7%。

  随着冶金等高能耗类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用电量持续增加,电能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如果行业内企业大范围提高电能质量,以此提高电能的使用效率,将对节能减排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电能质量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5)智能制造设备大量应用,半导体、汽车制造等电能质量高要求用户不断发展

  随着2015年以来《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发布,国家对制造业智能化生产进行战略指导和大力支持,我国的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地区和企业数量规模不断扩大,智能制造逐渐成为产业升级的新引擎,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将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培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导产业。因此,加速培育和发展自动化设备制造业,既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应用趋势分析报告》,预计近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将取得较大增速,2024年将增长至56,861亿元,2019-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1.72%。

  随着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大量应用,半导体、汽车制造等电能质量高要求用户不断发展。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21年1-9月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6,858.6亿元,同比增长16.1%。根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仅为1,826.47万辆,2021年1-11月增长至2,317.2万辆,复合年增长率为3.28%。随着智能制造设备的大量应用,半导体、汽车制造等电能质量高要求用户发展前景良好,将带动电能质量行业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

  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电能质量整体水平下降、优质供电难度大的严峻挑战。具体表现在电压质量问题更突出、波形质量的多样性和复杂问题,功率波形的理论与应用问题、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下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指标体系与质量成本问题。为更好应对挑战,需要对电能质量问题重新认识,概括为认知重构、技术重构和运行管理体系重构。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征程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就是加大力度完善新型电力系统电能质量领域技术体系与工程实践。

  我国电能质量治理行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无功补偿技术和谐波治理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

  我国无功补偿细分产业的发展经历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进口替代的过程。目前SVG产品是行业类的主导产品,根据《2017-2018年电能质量行业商鉴》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用户侧无功补偿市场规模为288.7亿元,预计2020年增长至384.3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67%。

  有源滤波技术能对频率和幅值都变化的谐波及无功功率进行跟踪补偿,且补偿特性不受电网阻抗的影响。随着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下游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我国谐波治理市场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根据《2017-2018年电能质量行业商鉴》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谐波治理市场规模将达178亿元,2014-202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0.02%。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用电负荷性质的改变,全社会用电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大量非线性、冲击性负荷的应用,对电网的污染日趋严重,使供配电系统的电能质量问题恶化,其中有功不平衡引起的电压不稳定、低频振荡、损耗增大等问题尤为严重;另一方面计算机的普及、IT产业的发展、微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使得大量用电设备对供电电能质量问题越来越敏感,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慢慢的升高。

  另外随着用电安全和质量日益受到全社会重视,我国电能质量监管机制将逐步完善,各级供电公司对企业用户接入电网电能质量监管要求也在不断加强,对电能质量治理行业的稳步健康发展产生积极作用。根据智研咨询《2020-2026年中国电能质量治理市场深度调查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数据,2019年电能质量治理市场总规模为1,210.50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1,720.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04%。

  电能质量治理是一个从发电、输电、配电到用电均需要进行的一项工作。尤其是当前我国电力结构的改变和负载类型的增多,带来的谐波、电压暂降等各种电能质量上的问题越来越多,这对一些高精尖制造业隐患极大。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加速,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大规模使用和各种新型电子设备的出现,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电能质量上的问题,也加剧了以往一些长期存在的电能质量上的问题。从市场需求看,国内电能质量的市场空间非常广阔,且随着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认知度不断提高,用户侧电能质量治理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大。

  电能质量治理装置可细分为有源滤波器(APF)、无源电力滤波装置(PPF)、静止同步补偿装置(STATCOM/SVG)、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动态不间断电源(DPUS)、动态电压恢复器(DVR)、不间断电源(UPS)、静态切换开关(SSTS)、三相不平衡治理装置、静电电容器/电抗器、过电压保护器等。其中,UPS、静电电容器/电抗器占据主要市场,分别占比33.1%、32.2%,PPF和SVC商品市场份额近年来有明显下降,三相不平衡治理装置受近年电网政策要求影响,呈大幅上升趋势。

  电能质量各项参数都有一个精度指标以及偏差范围,而电能质量监测是根据这个指标和范围去实时监测电能质量的。国内对于电能质量研究的起步比较晚,我国电能质量监测开展的历史相对欧美发达国家较短,20世纪80年代由科研院所开始谐波的研究工作,随后有一些公司开始致力于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的开发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目前,电能质量监测分为非在线监测和在线监测两种方式,非在线监测主要采用便携监测产品,这种方式投资小、测点选择灵活,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线监测一次性投入成本相对较高,但由于具有技术先进,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连续、远程监测,能够对电能质量指标超限报警、数据录取、电能质量故障分析预报等诸多功能而被广泛使用。根据《2018电能质量行业发展白皮书》数据,2014年电能质量监测装置总体市场规模为3.82亿元,2017年增长至5.93亿元;2014-2017年在线监测终端市场增幅明显,由2.35亿元增长至4.2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2.1%。随着电力电子化的整合需求提升,未来在线监测需求将不断增长。

  公司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公司发展的重要位置,将社会责任意识融入到企业的发展实践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报告期内,严格遵守劳动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五险一金,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的同时,在员工生活方面给予积极关怀,每年定期组织员工体检,对员工家庭也给予积极的关心;报告期内,完成了ISO9001的年度审核工作,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体系的要求把好产品质量关,为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报告期内,诚信经营、照章纳税、倡导环保,认真做好每一项对社会有益的工作,尽全力做好企业应负的社会责任。

  公司下业为电网建设、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轨道交通以及企业用户等行业,其中,电网建设行业和新能源的发展对公司所在行业影响较大。若未来电网公司建设投资规模减少,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支持政策减少将导致市场对公司产品需求减小,进而影响公司成长。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关注政策变化,密切把握政府的政策动向,并积极根据政策变动和经济环境发展大趋势调整业务发展方向。

  公司目前所处行业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但尚未到激烈的程度,但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未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将投身本行业。如果未来,公司不能保持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核心优势,有可能导致市场份额下降,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大在人才、技术、研发及市场方面的投入,将企业的产品技术、市场占有率以及企业规模做大做强,以减少竞争风险。

  公司的营业收入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上半年实现的收入较少,下半年实现的收入较多,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下半年收入占比分别为68.03%、67.76%、68.14%。公司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公司营业收入存在季节性波动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下游客户主要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下属省电网公司及供电局等,客户一般根据产业政策、预算规模等情况在上年末或本年初公告本年度的采购计划,然后进行招标确定供应商,在下半年组织服务提供的较多,因此收入较多在下半年实现。公司始终重视市场拓展工作,将进一步加强销售队伍的建设,加大市场拓展工作的投入,不断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以降低营业收入季节性波动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电能质量监测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未来公司计划拓展电能质量治理产品市场,公司所处业务领域具有技术更新快、客户需求多样化特点。但技术研发的不确定性有可能会造成研发滞后,产品不能及时满足客户需求,存在着丧失技术领先优势的风险;同时若公司未能顺利研发出自有治理产品或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则可能面临开拓新产品、新领域失败的风险。应对措施: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对产品研发进行投入,保持产品技术不断创新。与此同时,公司持续关注电能质量市场动态,投入研发之前进行充分地可研性调查,最大化确保自主产品的市场定位准确、技术领先;针对市场反应较好的原有产品积极做好升级维护。

  公司依赖自身的技术和创新优势不断发展,业务发展需要核心技术人员和高效的营销人员提供专业化服务。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对相关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不断的增加,将导致人才资源竞争的不断加剧,公司未来可能面临核心技术人员不足甚至流失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始终重视人才在企业中的价值体现,注重并不断改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多方面对员工进行激励与关心,未来企业将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政策,以降低人员流失的风险。

  公司产品所需的原材料主要为芯片、机箱、屏柜、插件等。报告期内,公司产品的材料成本占营业成本的比例较高。如果芯片受贸易政策、疫情等原因导致供货不足、主要原材料市场供应发生变化或者采购单价出现大幅波动,公司的经营成果将会受到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始终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体系管理的要求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管理,未来公司还将进一步强化这方面的管理,并不断开拓渠道,引进更多资质优、技术强的供应商。

  报告期内,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按15%缴纳企业所得税。子公司佑友软件为软件企业,自2018年度起,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政策。同时,公司及子公司还享受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税收

  优惠、销售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收优惠政策。如果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导致公司不能继续享受上述优惠政策,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

  应对措施:公司一方面加强技术开发及知识产权的申请与保护,密切关注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动以便及时应对;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降本增效,逐步的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2021年6月末和2022年6月末,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3.44%和61.29%。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若公司不能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开发新产品以扩大应用领域等方式提高竞争力,则公司可能面临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向新市场多领域拓展,加大研发、人才方面的投入以提高竞争力。

  实际控制人章晓敏直接持有公司16.02%股份,林宇直接持有公司10.69%股份,金耘岭直接持有公司10.67%股份。章晓敏、林宇、金耘岭三人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三人合计直接持有公司37.37%股份,并通过灿能咨询间接控制公司16.18%股份。三人合计控制公司53.55%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章晓敏、林宇、金耘岭可能通过行使投票权或任何其他方式对本公司经营决策、人事等方面做控制,并有可能发生利用控制权作出对自己有利,但有损另外的股东或本公司利益的行为。因此,企业存在实际控制人控制不当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严格贯彻执行《公司章程》、“三会”议事规则等公司治理制度,以制度规范实际控制人的决策行为。报告期内,公司依照相关制度召集、召开三会,及时履行信息公开披露义务,建立包括电子邮件、电话等良好的沟通渠道接受投资者咨询,防止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和另外的股东的权益进行侵害。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热门产品

一键拨号 一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