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方案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方案
产粮大县慧种田 藏粮于技成本降
发布时间: 2024-03-15 来源:行业方案

  随着春季的脚步渐近,各地的农业生产活动逐渐进入忙碌时节。惊蛰前夕,走进济宁市汶上县苑庄镇演马村“演马方田”,在广阔的田野上,墒情监测站、自动化喷灌与水肥一体化智能设备一应俱全,却不见农民忙碌的身影。

  在苑庄镇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一亩亩良田成方连片,井、线、路、渠等基础设施完善。2023年苑庄镇投资460万元在智慧农田、数字灌溉、病虫害生态防治等方面开展了创新试点,利用新技术实现新突破。

  “现在,农户只需要用手机和电脑,就能轻轻松松完成灌溉和施肥任务。不仅节水增效,还提高了产量,以小麦为例,智慧农田比一般农田节水三分之一左右,预计亩产比以前增加100斤左右。”2月28日,汶上县苑庄镇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主任郭爽为记者介绍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智慧系统,“目前,这套智慧系统正在来维护和升级,确保能够在今年的春耕期间发挥最大效能,助力农业生产迈向更高的标准。”

  该智慧农田系统包含物联网虫情监测系统、物联网气象监测系统、水源井远传系统、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系统、物联网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物联网苗情监测系统,对农事生产的全部过程的关键环节做全面智慧化管理,让农民坐在家里种田成为了现实。

  今年56岁的荣维振,是镇里有名的种粮大户,目前已在苑庄镇流转了2000多亩耕地,其中有1000多亩地是高标准的数字化智慧农田。他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变化有着深刻的感受:“上周六汶上下了场雪,目前地里还不缺水,等过段时间气温高了,小麦返青水的浇灌和施肥就很重要了,这个智慧系统就像让我有了千里眼、顺风耳。”

  当出现土壤墒情监测器提示某块农田缺水的警报,荣维振就可以不慌不忙地拿起手机,通过远程操控,田间的喷头开始了精准的喷灌作业。“再等几天,地里就要铺上水管,我再通过土壤墒情监测器,就能实时了解到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如果有地方缺水了,手机app输入需要补充的水量,机器就能进行精确喷洒,改变以往用水管漫灌的传统灌溉方式,比传统灌溉方式方便了很多,不仅节水、高效。”老荣一边看着正在喷灌的麦田,一边高兴地说。

  与往年相比,今年农资整体价格均有不同幅度上涨,汶上县道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道立介绍:“随着小麦进入春季田间管理阶段,化肥、农药和灌溉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大增,今年小麦追肥总体价格每吨平均涨了200元到300元。”

  在确保农资产品供应、储存和销售的保障措施到位的同时,如何逐步降低成本并提高产量?道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今年,合作社采取了一种新的购买方式,直接与省级代理商合作,购买大桶装的化肥和农药。这种方式不仅省去了分装的费用,还大幅度的降低了运输成本。“我们现在可以获取到适用于50亩或100亩的大包装农药,这使得我们大家可以一次性调配足够的农药,覆盖50亩甚至500亩的农田。再使用无人机喷洒,这样就能达到一个省时省力,还省钱的效果。” 张道立介绍,“同样,我们最终选择直接购买氮、磷、钾等单一大包装肥料,根据本地土壤的特性自行调配,这样不仅减少了包装费用,还更好地满足了小麦生长的需求。”虽然农资价格持续上涨了,但是改变购入模式,成本要降低20%左右,总体支出比去年要节省些。

  目前,道立合作社的技术人员正在进行农机设备的维护,确保后期机械工作不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争取机械效率最大化,同时,合作社今年春耕借助智慧化数字管理平台可以每时每刻了解土地墒情,根据含水量看要不要灌溉。“往常这样一个时间段就开始浇地了,这几场雪对今年小麦的长势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一场雪就能给咱节省二十来万元的成本。”

  杨店镇的种粮大户张孝东则更早作好了准备,他今年种了1100亩小麦,去年秋收过后,他购入了一批化肥,相比于现在的价格,每吨化肥大约省下600元左右。“我去年秋天就把今年要用的化肥买好了,那时候便宜,买的非常高端的化肥,普通化肥40斤的效果,这个25斤左右就能实现,量虽少但效果好。”

  得益于去年秋季的深翻劳作,今年张孝东的地里不需要再进行除草,又节约了一项成本,“去年10月20号左右,地里进行了不低于30厘米的深翻,草自然长不出来了。”根据自己的种植经验,深翻后张孝东立刻种上了小麦,“如果停上几天就会跑墒,深翻了以后,把下面水分大的土壤翻起来,尽快种上,能节约一遍农药和一遍蒙头水。”

  春耕正当时,“科技种田”成为地方“粮食经”。汶上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当地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张图”,通过创建“绿色高质高效”种植示范区,降肥减药,实现增产提效。据统计,像演马村方田这样的高标准农田,汶上县已建成76.82万亩。汶上县现有基本农田82.59万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占比93.01%,高于全省、全国中等水准。

一键拨号 一键导航